律师名片

当前位置: 广州婚姻律师网 > 离婚手续 >

迁户买房甚至假离婚 名校地段生让多少家长纠结

荔湾区华侨小学

龙津小学

乐贤坊小学

  荔湾路 中山七路 林苑社区 地段对口学校未必就是离家最近的那一所,从地图上可以明显地看出。

  广州小学的地段划分时常变动,导致一些家庭投入数百万元买房还当不了地段生。政策信息的不透明因何导致?

  地段生之战

  “就怕家有读书郎,为他迁户又买房”。每逢小学新生报名季,广州城内必会开启一场学位战。为了孩子做“迁户又买房”这等大动干戈事情的家长,只为孩子在报读心水学校时,能够名正言顺被认定为“地段生”。

  地段生是指在学校(一般为幼儿园、小学、初中)按照户口所在地或住址划分生源,不同片区的生源只能在对应的学校就读。相对于具体学校而言,其生源则成为地段生。而一旦成不了地段生,则可能成为“统筹生”。“统筹生”,通常指是由于某种原因,不可以让地段学校接收入学的学生。统筹生通常会被区教育局统筹安排在离居住地址3公里范围内的学校就读。

  与统筹生相比,地段生的好处不言而喻。一是可以就近入学,二是可免交以万元计数的择校费。

  不少家长认为,只要住在心水学校招生地段内,有户口,有房子,成为地段生便不成问题。然而,最没“悬念”的事,却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也就是说,地段生身份的认定标准,还存在老百姓不太懂和不能预料的部分。

  多套房产:

  并非所有学校都限制

  2013年5月12日,越秀区某名校门口,一对夫妻带着孩子来报名,但在家庭状况栏上,却填上了“单亲家庭”。“其实,我们离婚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为了孩子入学。”这位妈妈说。

  “离婚妈妈”告诉记者,她在孩子报名前一个月前正式拿到离婚证书的。和前夫没有财产纠纷,只是为了孩子入读名校。

  离婚前他们原有三套住房,所在的地段分别对应不同的学校,“我们很担心由于有多套房产小孩被统筹到一个不太好的学校,于是我跟我先生商量,不如先离婚,将一套越秀区某名校地段的房产划归到我的名下,孩子归我抚养。那样小孩跟着我,就可以入读名校了。”

  非得用离婚的方式,解决多套住房问题,帮助孩子入读名校吗?记者调查发现,这位妈妈的做法实属无奈。

  经了解,2013年是六年前“金猪宝宝”扎堆出生成为小学适龄儿童的年份,天河区、越秀区等中心城区的小学地段生人数有不同幅度的增加。

  据《广州年鉴》的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出生的广州市户籍人口为74439人,比2006年增加了8000多人。越秀区相关人士透露,加上6岁适龄儿童,该区2013年地段生比2012年骤增1700多人。海珠区辖内增加了200多人。天河区则增加了2000多名地段生。

  为此,教育主管部门今年加强了对地段生标准的审核。

  据教育界人士透露,由于热门学校的学位过于紧张,学校会更加严格地要求“人户一致”——如果有多套住房的,学校会优先安排只有一套房的学生入学。

  这些学校调查“人户一致”的办法灵活且巧妙。荔湾区一所小学的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会通过向邻居或其他人打听,甚至查看水电费收据,确认房子是否为孩子和父母的唯一居住地。而且,几乎每所小学在报名日核对完所有材料后,都会安排和孩子的单独“交流谈话”,其中就会要求孩子回答自家的常住地址,以检查报名时的居住信息是否准确。

  “多套房将被统筹”并不是一直以来全市统一执行的惯例,在历年的招生政策中,只作为一种临时性的解决办法在个别地区个别学校存在。因此,受到影响的家长往往感觉到不服气,但又没办法。

  市民周女士告诉记者,她在番禺有一套常住房产,为让孩子进入名校,她又在天河区华阳小学附近买了一套学位房,日常交由保姆打理。孩子入学报名后,老师上门家访。交谈间,保姆将周女士拥有两套房产的事告诉了老师。第二天,周女士就接到学校通知,说她的孩子不能算地段生,只能统筹到附近其他学校。周女士向学校多次争取无效,孩子最终被统筹到附近的一所普通小学入读,几百万元买的学位房“打了水漂”。

  “多套房产将被统筹”的几率有多大?满堂红市场研究部的周峰表示,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招生最火爆的极少数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