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名片

当前位置: 广州婚姻律师网 > 媒体报道 >

新闻报道与新闻伦理的失衡现象

    新闻伦理主要指媒体及媒体工作者出于自律的需求而拟定的成文或不成文规范。媒介事件不可避免地涉及新闻伦理问题,尤其体现在对新闻当事人的隐私权不尊重。媒体应该如实地报道社会生活,而在有违新闻伦理巨大的新闻诱惑面前应该保持克制,尊重当事人的选择及其私人空间。

  报道与新闻伦理的博弈

    竞争是残酷的。在新闻报道中,有些记者们为了制造独家新闻、吸引受众的感官,而拿着自己的良心和道德来做交换。比如王菲从怀孕到产子,各种媒体报道铺天盖地,新闻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其报道内容的琐碎程度,真是让人瞠目结舌,例如一则报道:《肚大如箩不能系安全带王菲胸大肚大负荷重》。有些记者为了得到第一手资料,竟然乔装与王菲聊天,骗取其信任,然后报料。这样的采访手段违背了新闻伦理,突破了道德的界限,损害了当事人的利益。在这场独家新闻与伦理博弈中,记者个人的伦理道德输得很彻底。

    新闻报道有“新招”

    记者新闻伦理缺失最终体现在其对待事实的态度和处理事实的方式上,以怎样的方式创造什么样的新闻,体现了其对待公众、社会或某一团体的责任态度。新闻伦理缺失在新闻报道上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断章取义

    “一个章子怡,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要像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文化才会有未来。”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在探讨如何“贩卖”中国文化时,语出惊人。这可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随后,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进行评论。面对如此情况,张教授站了出来,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原来是有的记者断章取义,对言论进行减化,直接写成孔子不如章子怡。这种断章取义、听风就是雨的手段在娱乐新闻中已被用得炉火纯青。

    2.夸大言语、角度“独特”

    独家新闻的获取在技术发达的现在,已经变得越得越来难了,一些新闻来源大同小异。“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新闻”,记者们往往想方设法寻找独特的写作角度弥补这一缺陷。这是一则董洁《上海看望病人献爱心弯腰时不慎走光》的摄影报道说明文字:“2006年6月4日,上海,董洁在上海协和医院看望病人。因为身穿低胸裙装,在弯腰时不慎走光。”这本是一则有关明星献爱心的新闻,但是摄影记者凭着独特的拍摄角度,使这则新闻有了不同的“新闻价值”。这种猎色的角度实不足取。

    3.平民待遇明星化

    媒体现在不仅津津乐道明星的隐私,并且在有些报道中对普通老百姓也给予了明星化的关注和重视,就是所谓的“三无”待遇,套用《武林外传》一句台词,那就是“无情无耻无理取闹”,所谓“无情”,缺乏最起码的人文关怀,对一些弱者并无诚心的同情;“无耻”,就是它把一个普通人推到镁光灯下,把他每个窘态放大给受众看,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无理取闹”就是指,事件本身并无多大的关注价值,或者是不应给予如此不平衡的报道,并且在报道的过程中并没有给予正确的角度,只以自身需要来炒作。

    林鹃(化名),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为了见偶像刘德华而做出了诸多不符合情理的举动。《南方都市报》、《北京青年报》以及中央电视台对林鹃追星的经历表示同情,并且愿意全力帮助林鹃实现与刘德华相见的心愿。各媒体都对此事做了报道,有些媒体本着挖掘事实真象的精神,对林鹃进行了全方位的报道。我们都知道一个人追星已经追到了如此地步,那已不是一个单纯的个人爱好问题,有可能涉及心理问题。但在整个报道中,媒体并没有给予正确的帮助形式,而是采取了能夺取受众眼球的报道方式。或许人们以从报道中所知道的她为根据,开始对她进行议论、指责、嘲笑。记者对弱者应该给予一定的同情,但是从其报道行径来看,这一点似乎离得太远了。

  两难境地的解决之道:道德推理

    新闻工作并不是一个门坎低的职业,在新闻写作和报道中有着自己的要求。记者应该客观、公正、正义,有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精神。目前存在记者素质良莠不齐的现象,有些人甚至缺乏起码的文化素养和判断是非的能力,把有悖常理、有违道德的事情进行炒作的现象,发生在娱乐新闻甚至在科学类新闻上。但是有何解决之道呢?

    在记者处于报道的两难境地的时候,可以进行道德推理,规定的制定是因没有人遵守才有所要求。波恩特研究所模式是由罗伯特·M·斯蒂尔提出,他是波恩特研究所主管媒介伦理研究的副所长,他提出一些道德推理。例如为什么我会如此重视这条新闻、图片?报道的特点是什么?发表新闻会带来什么好处?据我所知,信息是否准确、完整?我有没有错漏什么重要的信息?我的读者需要知道什么?如果这则报道与我或我的家人有关,我会有什么感受?当记者报道的新闻与新闻伦理发生冲突的时候,就应该采用这些标准来衡量自己的报道,这些标准也可以衡量一个记者的同情心、尊重人格的精神。(吴晶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