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名片

当前位置: 广州婚姻律师网 > 媒体报道 >

新闻报道中第一人称写作手法的应用

新闻报道中第一人称写作手法的应用 (2011-11-29 21:27:03)

标签: 文化 分类: 小试牛刀

摘要:报纸新闻文体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中国社会不断加快的发展速度,媒体间愈来愈激烈的竞争以及读者需求的变化,愈来愈明显和强烈地影响到中国报纸新闻文体的基本格局和体式。寻求更适应时代发展的形式,一些记者,在创作中积极探索新的写作方式,第一人称写作充满趣味和人情味的写作方式,不仅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和贴近性,也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式。

关键字第一人称 故事性 趣味性

首先第一人称报道写作使得新闻更具故事性。

当记者作为事件中的主要人物,以主角的身份出现,叙事以第一人称出现的时候,记者不是一个事件的旁观者,而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他本身就是事件的角色,成为事件的核心人物。有人称这种叙事视点为主人公视点此时的记者有时完全是在讲自己的故事,这样的新闻报道在个人亲历性报道中十分常见。”[1]如英国首相邱吉尔在作为一家新闻画报的战地记者的时候,曾写下如下的新闻- “我躲在一节火车厢里,周围全是沙袋,我携带的饮水剩不多了,我藏在那里,气也不敢出……我穿过了民团设置的警戒线,走到迪拉果阿湾铁路附近……我费了好大力气,才在这列货车全速行驶前爬了上去,在一袋一袋煤中藏起来。

这样的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新闻作品乍读起来就象是一篇小说,对读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事件中的一切所思所想全是属于(记者)的,一切由说出,具有强烈的唯一性和高度的独家新闻性。因为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事,又是事件的经历者,已经不再是冷静的旁观者,中立的评判者,而已成为事件的主动参与者,热情的表达者。以第一人称叙事的亲历性报道不仅能够调动读者的兴趣,还能以其强烈的真实感而获得读者的信任。主人公视点的好处在于,人物叙述自己的事情,自然而然带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和真实感,只要他愿意就可以坦露内心深处神秘的东西,即使他的话语有所夸张或自谦,读者也许把这当作他性格的外露,不会百般挑剔和质疑。另外,它多少吸收了全知视点全方位描述人物的优点,特别是便于揭示主人公自己的深层心理。[2]

其次第一人称写作增加了新闻的趣味性,避免了平白单调的叙述带来的枯燥,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以温州日报刊发的《我是牛王,体重12》为例,这是一篇趣味性新闻,主要介绍一头身材特别巨大的牛。按照常规的写法,无非是以记者的形象描述为主,再加上主人的介绍或者参观者的感言。但该文记者独辟蹊径,以拟人化的手法写作,让牛自己说话:我叫“尼温101”,是一头母水牛。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的名字挺洋气,身上也确实有一半巴基斯坦尼里水牛的血统。这一品种改良,不止让我块头大,产奶本领也比一般本地水牛强,一天能产 20公斤奶,比它们多一倍。2003年,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还特意化验了我产的奶,发现营养价值也比一般牛奶高。所以价格卖的也高,481公斤还有许多人抢,一般牛奶每公斤只卖到20元哦…… 

这篇文章转换新闻视角,以我为叙事角度,不仅让读者觉得趣味无限,而且加深了对新闻报道的印象,更好的起到了新闻传播的作用

最后第一人称写作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得增强了报道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