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名片

当前位置: 广州婚姻律师网 > 媒体报道 >

试论记者角色偏差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文 军

  人在社会中充当着各种不同角色,当代社会的复杂化、多变性使得这些角色在定位与发展中往往会出现偏差与冲突。记者是一种社会角色,面对来自多元化社会的诱惑,记者角色的不足与偏差往往对新闻报道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引 言

  社会学论述,个体的人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体现为角色,而且集多种角色于一身。当人在扮演不同角色时,难免会出现扮演角色之间的冲突。记者是社会公共信息和重大事件的传播者,以这一角度出发,决定了记者在工作中要遵守职业的良知与社会的道德。

  社会发展不断复杂化与多元化,面对来自社会的诱惑,记者也难回避。事实上,在新闻实践中,也确实有着因角色认知和定位不清晰,导致角色错位、角色冲突的现象,由此造成社会公众对新闻媒体及记者的评价和信任度降低,妨碍了新闻媒体社会职能的正常发挥。

  二、角色之异化:专业主义与商业利益唯上的冲突

  所谓的角色异化是指个体记者的属性逐渐脱离了社会的约束和规范,导致其出现一系列变质的现象。就这一现象出现的内在原因而言,是由记者自身的专业主义与商业利益之间的矛盾的加剧造成的。

  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谨记一名记者所要遵守的最起码的职业规范和要求,做到客观、真实地报道和传播信息。在新闻媒体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媒体片面强调经济效率,为了吸引和增加广告,提高收视率循环,在某种程度上媒体娱乐化、花边性越来越严重,忽视了新闻在社会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媒体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出现了诸多炒作事件。这些现象的出现都不同程度对新闻记者的传统观念造成了不良影响,也使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更有记者在利益的驱动下,竟然无视社会所倡导的社会伦理和所要遵守的职业道德,大胆用艳情腥色或者暴力来迎合受众的低级趣味,对道德理念和社会文化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三、角色之混淆:最根本的职业角色与非职业角色要求的冲突

  (一)角色错位

  所谓角色错位是指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受到活动自身因素的影响,致使在工作中出现脱离自身职业本位的现象发生,从而造成记者对事件活动报道的失衡现象。

  毋庸置疑,在新闻采访活动中,力求真实、快捷的报道是广大受众对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角色期待。而事实上,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中,尤其是对有过激行为的事件,个别记者在报道中会情不自禁地扮演着多重角色,在生活中经常会遇见记者在调查事情真相上,主观地充当起矛盾一方的代言人;在新闻报道中充当权力执行者;充当介入百姓争执的调解者;充当弱势群体的救助者;充当违法犯罪的取证者等等。

  (二)角色越位

  就角色越位而言,所指代的则是指个别记者在对新闻事件报道中,并未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待不足,超越了自身职业的范畴。近年来新闻单位都涌现出了一批为民众伸冤昭雪的“包青天”,不但干预批露事实的真相,还依靠公权力为民请愿,被老百姓称为“包公记者”。以社会进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类“包公式”人物的事迹值得肯定。

  但事实上,以上的方式中,这类记者在对事件报道中所持有的非理性色彩情感的作用,往往导致采访出现先入为主的现象,即在采访还没有开始时,先将自身置身于高高在上的位置之上,这便造成新闻事件报道的不冷静、不客观现象的出现,因而引发社会上诸多不良的社会舆论导向的出现。

  四、角色之退化:功能与强化外在条件的冲突

  说角色越位还是情不自禁的话,那么角色的退化则充分展示了记者角色变化的特点。就记者自身的技能而言,早在上世纪初,我国通讯文体的创始人黄远生就提出一名新闻记者要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跑,耳能听,手能写。合格的新闻记者要具备特殊的新闻思维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还要有奔跑的能力。在生产与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高科技的信息产品和快捷操作在不断进步,新闻记者的基本功却在不断地退化。

  事实上,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渠道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前热衷于深思,如今倾向于信手拿来,则是视觉功能的退化,伴随信息浏览的多元化,致使观察能力也在退化,也变得勤于等待,在网络上共享信息资源,在模式化采访报道中不再走向基层、走向群众去寻找素材,逐渐失去了创新力。如此,记者也就退化成了材料整理者。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记者忙于跑政府部门、泡会议室,但写出来的稿子既不出新也不出彩,既像工作总结,又有点像会议记录,生硬死板,没有一点生活气息。

  五、结 语

  就如今所生活的环境而言,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对一名新闻记者而言,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要深刻意识到这一角色的性质,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履行一名新闻工作者应肩负的责任,以多角度、多方位来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全面、及时、准确地报道。

  (作者单位:嵩明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