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婚姻律师网 > 媒体报道 >
黄金衍生品牛市不再 实物黄金仍存投资价值
据了解,在国际黄金市场中,黄金衍生品的占比近年来一直都在90%以上,而实物黄金的交易占比比较小。
而此前,外管局曾对黄金储备做了明确表态:“过去几年中国增加了400多吨的黄金储备,目前黄金储备已达到1054吨,即使再增加一倍,也仅能分散三四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投资,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的比重仅提高一两个百分点。”显然,外管局认为黄金实物市场太小了。
而当下,美元走强,不仅仅意味着用美元计价的黄金价格面对重估的压力,也意味着,黄金的避险功能将被美元替代。这意味着黄金将步入调整阶段。
据了解,在美国轻松度过主权债评级下调危机,及欧债危机的恶化……黄金的投资价值阶段性削弱。美元与黄金的同步性问题,也明显变弱。
美元步入强势上涨周期和黄金美元同步性的结束,意味着从衍生品角度来看,黄金投资魅力减弱。那么,黄金衍生品辉煌阶段的过去,是否就意味着实物黄金保值价值永久的彻底的结束呢?
市场人士认为,对中国人而言,对于那些具有潜在的巨大货币贬值风险的经济体而言,黄金实物本身所具有的固化财富的价值,并没有完全丧失。
为什么在看跌黄金衍生品的同时,却继续保持对黄金实物价值的肯定?这似乎显得矛盾,但却是由内在因素所决定的。
2013年4月13日有新闻报道:“塞浦路斯恐怕不卖黄金也不行了,虽然塞政府否认了出售4亿欧元黄金储备的传闻,但这次换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施压。他说,塞央行出售黄金的所有利润都必须用于弥补向国内商业银行提供紧急贷款的损失。”
有高盛背景的德拉吉和IMF一起逼迫塞浦路斯交出黄金,而且,通过消息的提前散布制造恐惧效应打压黄金价格,以便用更低的价格买走。塞浦路斯政府舍不得出售它的黄金,所以立即否认。
黄金虽然不再是现在意义上的货币,但它依然具有货币的功能,且是一国货币信誉和稳定之锚。这一基础即使在当今这个时代也依然不动摇。
近年来美联储惜售黄金,可见一斑。即使那些肆意打压黄金的人,也不是通过抛售实物黄金打压。为何都通过衍生品市场行动?
因为通过衍生品市场打压,既可以短期实现在这个高杠杆的市场中获取巨额暴利,又可以为未来买到便宜的实物打下基础。作为欧洲央行行长的德拉吉却逼迫塞浦路斯出售黄金,这必然最终伤害到欧元赖以存在的一个基础。从这一点上来看,欧元的结局其实也是一种宿命。
我们再看看另外的数据:根据世界黄金协会每年发布的《黄金需求趋势报告》:自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全球央行成为黄金净买家。2010年,各国央行黄金购买量为77吨;2011年,各国央行的黄金净买入量为439.7吨,创下196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2012年,全球央行购买了534.6吨黄金,再创196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对于中国而言,实物黄金更具有不可轻视的价值。通过全球主要央行2008-2012年M2(广义的货币供应量)数据得出,截至2012年末,全球货币供应量余额已超过人民币366万亿元。
其中,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即27%左右,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后5年时间里新增的货币供应量。从存量上看,中国货币量已领先全球。至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世界第一,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
此外,在增量上,在新增的货币供应量上,中国已连续4年贡献约一半。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的2009-2011年间,全球新增M2中,人民币贡献了48%;2011年贡献率更是达到52%。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黄金投资网无关。中国黄金投资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媒体如何报道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