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婚姻律师网 > 媒体报道 >
对宁波镇海建PX项目遭民众游行抵抗的媒体报道比
> 综合新闻 > 正文
对宁波镇海建PX项目遭民众游行抵抗的媒体报道比较
2013-05-01 国家能源网
一、新闻背景北京时间10月27日早上,在浙江省宁波市中心,超过一千人聚集反对中国石化一间附属公司在镇海区扩建化工厂的计划,警方与示威群众发生暴力冲突,一些参与者被带走拘留。此事发生之后,大陆媒体一致缄...
一、新闻背景
北京时间10月27日早上,在浙江省宁波市中心,超过一千人聚集反对中国石化一间附属公司在镇海区扩建化工厂的计划,警方与示威群众发生暴力冲突,一些参与者被带走拘留。
此事发生之后,大陆媒体一致缄默,无只字片语,恍若未闻。香港以及海外媒体则有跟进报道——另一个“学好英语,了解中国”的有趣例子。
二、媒体选择
BBC——
星洲日报——?tid=2
英国广播公司,简称BBC,是英国一家由政府资助但独立运作的公共媒体,在业内因其客观性享有盛誉。而星洲日报,作为马来西亚的第一大华人日报, 同时也是中港澳台以外发行量最高的华文报。“自创刊以来,《星洲日报》坚持独立办报精神所累积的公信力,使它成为马来西亚深具影响力的一家媒体。”
三、标题比较
BBC——China clashes against Zhejiang chemical plant expansion
(副标题——Riot police in eastern China have dispersed protesters opposed to the expansion of a petrochemical plant)
星洲日报——群眾反對建化工廠—寧波警民衝突多人傷
从标题内容来看,BBC和星洲日报都表明:1.国人反对在宁波建化工厂 2.当地警方与抗议群众发生冲突
而不同之处在于,BBC除了将人们抗议建厂作为主标题之外,副标还在形容警方时用了"riot"(暴乱)一词,在警民冲突中用了"disperse"(驱散)一词,表明警方对待民众的态度是很不好的;其次,总共23个字中出现了两次China,让读者一目了然。最后一点,BBC中用的是Zhejiang,而星洲日报说的是宁波;因为人们总是更为关注自己知道或熟悉的事情,而BBC的受众是国际人士,他们并非都知道宁波是哪里。而星洲日报作为中国近邻马来西亚所发行的华文报纸,扮演一个地域性新闻报道的角色。
四、导语比较
BBC——Officials said crowds attacked police and overturned cars in the city of Ningbo on Friday night after a week of protests against pollution.
星洲日报——浙江寧波鎮海區群眾反對興建化工廠,週五攔路堵車,和警方發生衝突,又包圍派出所,多名警員受傷。
两则导语内容基本相同,但是星洲日报包含内容更为详细和充分。除了时间——周五,地点——宁波,事件——拦车抗议建污染工厂以外,还交代了冲突的内容——拦路堵车及包围派出所 和冲突的结果——多名警员受伤。
五、内容比较
• 两则新闻都从导语处点明事态发展过程和结果。不过星洲并没有加入protesters tried to gather again on Saturday but were prevented这条信息。
• BBC点出“Environmental protests have become more common in China. They come ahead of a once-in-a-decade change of national leaders in Beijing.” 这一“针对环境问题的抗议在中国越来越多”的趋势和新闻背景,切合时事。
• BBC在整个新闻中,连续引用不同意见者的话, 如The Zhenhai district government in Ningbo city, Zhenhai police, residents等,同时也引用了路透社对抗议者的采访。给各方以机会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诉求——此点上BBC态度客观。同时也→各方的quote 引出政府方和抗议者以及目击者在“是谁先挑起暴力”这个要点上的不一致性。
• 星洲援引宁波警方通报,对事情发生经过结果给出详细过程,不过并没有援引到抗议者的任意陈述。
• 结尾部分,BBC援引政府观点,表示这一计划将“under review”;星洲日报则就这一事件的背景给出更多陈述,如村民上访、要求将自己村庄纳入新农村计划等等。最后,给出警方对此次事件的看法——“非法集会”、“聚众闹事”、“违法犯罪行为。”然则公民集会权确实被写入宪法,因此在报纸上给出的这条信息,似乎有些讽刺。
• BBC,“On Saturday, police dispersed more than 1,000 protesters in Ningbo,” 星洲日报,“週一,灣塘等村近200名村民,以居住點距離化工企業過近為由,集體到區政府上訪,” 数字在此类报道中非常具有说服力。让人脑海里有个大概的概念。
六、内容分析总结
如BBC所言,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抗议在中国已经变得越来越频繁。一方面是随着经济发展,民众视角扩展,对自身利益的维护拥有更多诉求。另一方面是基层政府,甚至是整个政府部门,对于民众的这种诉求仍然秉持着一种相对古板的处理方式——试图沟通,然而缺乏技巧;在面对民众抗议之后,又找不到除了“暴力维稳”和给出官样声明以外的有效处理方法,事态升级之后,媒体封锁和警方“镇压”成为不二选择。而目前的大多数民众,对于政府,相当多的时候持着一种相对淳朴的判断方法——要么是跪地山呼的“青天大老爷”,要么是嗜骨啖肉难解其恨的“大贪官”——而无论是偏听偏信,或者是偏不听不信,都不是健康的民众和政府之间所应该有的关系——好像写到最后,又走到开解民智、提倡法制这样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有时候这类新闻看多了,会发现单纯的以“好”或“坏”来看待一件事是完全不够的——这个世界的本质有时候是灰色的,好的和坏的糅杂其中,难以辩驳。就像是这次的宁波事件,也许政府是因为GDP政绩罔顾民众的切身利益,但也未必不是政府本质上是想做一件好事,然而因为沟通不善、公信力和自身经验的不足,反而做成了一件坏事。就像老师在课上曾经提过,在利比亚时,明明一个单纯的office可以解决的问题,却要通过毫无瓜葛的记者来牵线搭桥。一个政府想要取得民信,在这个时代,光是说好听的话是不够的——可能目前对于对政府缺乏信任的人民来说,反而是科学,数据,实证,更能让人相信吧。
最后一点,此类有关环境的报道,一定要与人息息相关才能算的上是一篇有价值的新闻。因为我们是记者,不是专业的科学家,如果单纯一篇“镇海区扩建化工厂对自然生态影响的文章”就是一篇学术研究性的文章,而不是新闻了。
相关热词搜索:宁波
来源:一五一十部落
上一篇:寧波市研究決定:堅決不上PX項目
下一篇:宁波就镇海PX项目聚集事件召开新闻发布会(视频)
相关新闻:

媒体如何报道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