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名片

当前位置: 广州婚姻律师网 > 收养继承 >

浙大校长网传人选引争议 社会吁请扩大高校自主

   浙江在线06月26日讯

  据新华社

  近日,空缺数月的浙江大学校长一职,出现接任人选“尚未公布,先遭质疑”的风波。有观点认为,这是社会对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以及学界对高校“去行政化”的呼唤。

  浙大校长人选

  尚未公布先遭质疑

  2013年2月,浙江大学原校长杨卫调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浙大校长一职空缺至今。2013届春季毕业生的毕业证书上,学校不得不以党委书记的盖章代替了校长印章。

  近日,网传浙江大学校长一职将由重庆大学校长林建华接任。随即引发部分校友和师生的不同看法。

  21日晚10时许,网民“海外求是鹰”在新浪微博发表“致各位浙江大学校友及相关领导的一封公开信:反对林建华先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的长微博,表达了对这位网传新校长人选的不同看法,并提出了浙江大学校长应符合的“四要素”。

  随后,浙江大学在北美、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日本等地校友会负责人以及国内十多个省、市的校友会负责人22日以长微博形式发表联合声明,希望上级部门能够委派具备5项素质的新校长。

  这5项素质分别是:诚实正直、德才兼备;年富力强,有很强的协调沟通能力;应具备卓越的学术成就;对浙江大学有着深入的理解,或其学校管理能力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具备良好的大局观和国际性视野。

  舆论称大学师生和校友

  对校长人选应有发言权

  浙江大学一位教授表示,我不知林校长之为人,因此无所谓赞成或者反对其本人,但我赞成提出不同声音,因为这是对扩大高校自主权的呼唤。

  一位毕业多年的浙大校友说,在“反对林建华先生担任浙大校长”之前,我们首先要问:浙江大学校长是怎么产生的?浙江大学需要什么样的校长?浙大的命运,浙大人或许没有决定权,至少应有发言权。

  这次“风波”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关注者对浙大部分校友自发提出的“校长标准”有不同看法,认为“不够大气”,但对浙大人敢于发声质疑校长人选的勇气,舆论多给予褒扬。

  许多网民认为,大学师生和校友对校长人选应该有自己的发言权,这是高校拥有办学自主权的象征。如果高校的用人模式完全行政化任命,不利于教育家的培养。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教授谢健建议,浙江大学作为国内一流名校,完全可以效仿国外名校的做法,公开招聘校长。

  加强高校自主权

  试点还应扩大

  据了解,教育部目前已在东北师大、西南财大、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5所高校试点校长公选。

  多位学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探索极具价值,不过目前仍无一流名校加入,其传播力度和示范效应相对有限。建议教育部总结目前已有的公开招聘校长的经验,将其推广到更大范围。

  面对争议,浙江大学校友总会24日晚发布声明,表示将全力支持新校长的工作。另有现在北大工作的浙大校友发表长微博,自陈与林建华相识十几年,赞其恪尽职守、视野开阔、明辨事理,不应“预判其不合格”。

  “希望林校长临任前被浇的一盘凉水能激起其更好的工作激情。”一位浙大教授在微博上说。

  林建华简历

  林建华,男,汉族,1955年10月出生,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人,中共党员,1973年11月参加工作,1986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6年起在北京大学任教。1988年至1993年先后在德国Stuttgart的Max-Plank固体研究所、美国Iowa州立大学化学系和Ames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为无机固体化学和无机材料化学。

  1993年至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7年7月至1998年6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院长。

  1998年6月至2001年4月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党委委员。

  2001年4月至2002年4月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兼教务长、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大学党委委员。

  2002年4月至2002年9月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兼教务长、党委委员。

  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教务长。

  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兼教务长。

  2010年12月至2013年6月重庆大学党委常委、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