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广州婚姻律师网 > 成功案例 >
解析木春日志第三篇之“听过很多成功案例,依
今天是周六,祝大家周末愉快!
这篇文章是第三篇,也是我开始解析木春老师日志的第三天,希望在第三十天的时候,再回头看看这篇文章,我依然在坚持。
昨天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分析别人的文章?自己写不是更好吗?
分析别人的文章能够提取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像小时候我们学语文课文要总结中心思想是一样的;分析别人的文章能够按照别人的思维吸取别人的经验,从而总结自己。其实,并不是自己不能写文章,而是我觉得可以用这种分析别人文章的方法来向别人学习,在文章中与作者进行交流。
下面开始分析木春老师的第三篇文章。
木春老师的这篇文章,我提取到了两个关键字,“听与做”。
“听过很多成功案例,依然做不好项目”。
试想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我想不用说的太直接,大家都能明白其中的意思。“听”是一码事,“做”是另外一码事。“听”与“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人的两个不同的行为动作。如果只是听听,却没有去做就能成功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会有很多,因为很多人都是只听不做的。
文章中举例说明了现在很多的人都在寻找“干货”,而他们认为的干货大概就是那些标题中带有“震撼的数字、夸张的字眼、颠覆性的效果、总结性的词语、针对性的文字”的文章。其实,我非常想引用一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干货”何尝不是一样呢?
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很多的成功案例,但是我们却很少能看到这些成功的背后付出的辛酸与努力。
不是别人太成功,只是自己太懒了。
正如木春老师所说,“如果一个方法满大街都在用,那恰恰说明方法是有效的,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用?”而往往,我们却是知道了方法也不会付出行动。或许这就是做与不做的差别。
说白了,就是执行力的问题。如果没有执行力,那么再好的项目也不会成功。
其实,我的意见和木春老师是一致的。不建议看太多的“干货”,因为从那些干货中真正能够提取到的有价值的信息都是有限的,没有人会整天没事情做却整天分享干货的。
如果想得到真正的干货,一个字,“做”。把你的经历和方法总结一下就是别人眼里的干货。
结:文章中的观点仅是个人看法,如果您有不认同的地方,欢迎批评与指正。
By:祝子庆,互联网圈的一名小学生。
专栏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艾瑞网对此观点赞同或支持。如有异议请直接联系作者处理。